23年投资总结:29.62%,跑赢标普500和沪深300

23年投资目标是跑赢标普500和沪深300,但定目标的时候没明确是or还是and,年中的时候考虑改为平均值,觉得有点掩耳盗铃便罢了,最终是定为and。

实际投资回报率是:29.62%(资本加权),标普500是24.23%,沪深300是-11.38%,达成目标。考虑到截至年末还有72%是中国资产,这个回报率其实不太容易,所以勉强算满意好了。

此外,里面有那啥啥的贡献,如果刨除的话,单股市部分可能也就比标普500多一丢丢,所以如果给个机会重来,不如简单一些直接买标普ETF,省了一番折腾,但这多少有些马后炮,严格来讲,年初其实是对中概抱有更大期望的。

一、交易总结:知行未合一 不舍追小兔

年初把**「知行合一 不追小兔」**8个字加到浏览器首页且标红,作为自己的操作要求。既然写下来肯定是做得不好,全年看,有进步但不够。

知行合一就是操作要和自己的认知匹配,不受市场、外人、持仓成本等干扰,看多就重仓,看空就减仓、清仓;不追小兔就是只捕捉大机会,放弃零零碎碎的小机会。

为了**避免「马后炮」**效应,一是每周Review的时候都会写一下操作目标,二是每一笔交易都记录下来操作的原因。

今年一共过去53个周,看了下有53个周都写着「加仓拼多多」,32个周写着「加仓腾讯」,实际上,全年拼多多加仓21%(前提是拼多多始终是第一重仓),腾讯加仓51%,美团加仓29%,标普加仓130%。没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年末看起来,显然我的风格是:跌了敢加,涨了不敢跟。如果从结果角度来说,显然我是错了,受到了市场和持仓成本的影响,但从过程角度来说,我有点不太确定是不是错了。准确一点讲,我确实写了53个周加仓拼多多,但也不应该是什么价格都加,应该是说如果拼多多给出有诱惑的价格,那就加仓,但它没给我机会(60左右的时候确实加了,想着再跌再加,但没有再跌)。但有错的部分是,拼多多Q3大涨到130的时候,群里有投资大佬说清仓了,我就跟着减仓了一些,错不是因为拼多多此刻是146,因为它明年可能跌到30,而是因为不应该受别人影响。

然后,全年累计交易笔数是404笔,其中有186笔是卖Call和卖Put被行权的,实际交易笔数218笔,平均下来大约每个交易日都有交易,无疑是交易太多,交易这么多显然每笔交易金额很小,很是惭愧。如果说上一段我不敢确定自己对错的话,这一段肯定是错了。

年初持有33只股票,目标是到年末削减到20只,下半年进一步修改目标为15只,实际到年末是20只,有进步但不大。本来想原谅自己的,因为本质上来说,持有的股票数越少,意味着对自己的投资更有信心,而我显然还做不到,只能说继续努力。但写到后面再回到这段,决定不原谅,因为确实是错的,因为还没有清理掉的小兔基本都是自己完全不懂的,完全不懂的就应该彻底拿掉,何况剩那些小兔都只有几万十几万的。

二、个股总结:拼多多、标普ETF贡献了绝大部分收益,腾讯、美团拖了后腿

到年末,持仓前10的股票是:拼多多、腾讯、标普500、微软、阿里、苹果、美团、滴滴、富途、理想。其中阿里完全是最近1个月买的,其他都是贯穿一年。

如果没有拼多多,今年收益率应该是负数。22年开始拼多多就一直是第一重仓了,这主要得感谢大部分投资人都是有钱人,会对拼多多天然瞧不起,即使是现在,我也觉得如此,当然,这样和钱过不去的投资人越来越少了。

对拼多多最懊悔的部分是买的太少(不是今年,是去年),从我自己的逻辑来看,除了拼多多本身的发展外,导致拼多多股价大增的两个因素,我都是提前很久就发现了,一个是拼多多拿掉自营业务对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二个是Temu的发展。而我没有敢买更多的原因主要是两点,1是觉得即使拼多多发展很好,市场可能也会有色眼镜看它;2是觉得拼多多非常不透明,总担心会突然爆个雷出来。现在,1已经不担心了,2多少还有点担心。鉴于是年终总结就不展开说了,考虑专门再写一篇拼多多的。

SPY有必然和偶然的成分,必然的部分是年初就决定加仓美概资产,但对美概又不了解所以选择了标普500,当然实际上选择纳指ETF会更好(这句属于废话因为我年初从未考虑QQQ,就像我也不应该懊悔没买英伟达,因为我从未考虑过,懊悔的应该是想做决定做但没做的);偶然的部分是卖PUT被行权了一些,因为SPY全年看是增长的,所以额外产生了一些收益。下部分会详细一点说。

此外,理想、富途、苹果、长城也贡献了一些收益,这里想说一下是富途。简单说富途赚少了,富途的业绩于我而言是明牌,全年来说就是美元加息贡献了超额收益,我因为我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且觉得美元加息早晚会停,所以Q1发现后就大幅减仓了,最终看,其实是走早了,感觉加息明确要终止后再走也来得及。当然这一部分属于择时,而择时相关的内容我至今也没想明白。

第一部分提到了「不追小兔」,「不追小兔」是对的,但执行上犯了错误:清理小兔的时候,基本是留下了自己不懂的,而是清理掉了自己相对懂的。例如留下来邮储(受李录影响)、招行、金界、茅台(我觉得茅台可能会再涨回去,但我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凑这热闹干嘛?)、绿能ETF(受各种公众号影响),但是清理掉了Meta、小米。想起来还是认知不够坚定,不懂的反正没有任何认知仓位也不大反而能拿着;懂(或自认为懂)的如果跌了会坚持认为市场错了;懂一点的吧,如果老不涨会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别人看到了啥自己没看到的?

重仓的10只股票里,负收益的只有腾讯和美团。对腾讯其实有点无所谓的态度,就是理解为什么会跌(实际上认为明年还会再跌),但是不怕,再跌还敢再买,回去看了一下,对腾讯的所有操作也都不后悔。对腾讯不后悔还有一点是,站在股东角度,我觉得腾讯没有任何事情是做错的,除了对咱的小伙子实在是太好了,把给小伙子的钱分一点给我呗?对美团则有点「哀其不幸、恨其不争」,其实真正按照我的认知,对美团应该清仓的,但因为情结因为相信美团团队还是保留了3%(年初应该能有5%+?凭本事跌到占比3%的),然后还加了2%,而加的2%,前面说我会记录每一笔操作的理由,所以加这2%的理由后面写的是「赌狗赌财报」。。。财报我都赌对了,但都是财报超预期,都大跌了,让赌狗想跑都没来得及。同样,对美团后悔还有的点是:站在股东角度,我觉得美团做错的太多了。

三、额外收益:我在美股卖保险

这部分没有期权基础的,可能看起来比较绕,我也打算开个专文单独说下,这里只做简单记录。

今年还有1个操作,应该是受到段永平、大牛猫(滚IC)两个人影响,就是开始在美股卖PUT,有点把它作为一个副业的意思,就是在美股开一个小保险公司,然后因为刚开始学习,规模比较小,每个交易日只做一个保单。

开始是只卖PUT,到4月的时候,因为有一些被行权的,又不想直接卖了,又开始卖Call。然后标的主要是SPY和PDD,偶尔加上微软和苹果,原因很简单,这些标的被行权的话,就买了呗,反正本来就想买。

全年下来的话,累计卖了380张保单,收入XX(避免不必要麻烦,不写具体数了);被行权159张,扣除行权损失后实际保险公司利润X;保险公司持有利润是XX,到年末累计净利润是XX。

按方向来看的话
卖PUT,保单250张,收入XX,保险利润X,持有利润XX。
卖Call,保单129张,收入X,保险利润-X。
这个结果主要是今年作为标的股票基本都是涨势,甚至会大涨,例如拼多多1笔卖Call直接就亏了X。

按标的来看的话
SPY,保单210张,收入XX,保险利润X,持有利润0.X
PDD,保单50张,收入X,保险利润-X,持有利润X。
APPL,保单40张,收入X,保险利润0.X,持有利润0.X;
MSFT,保单34张,收入X,保险利润0.X,持有利润0.X。

四、24年目标和展望

首先,要积极拥抱变化,所有展望基于此刻,打算至少每季度Review一下。

操作方面,除了需要继续践行「知行合一 不追小兔」,额外加个「全球投资」,对应芒格说的「去有鱼的地方打鱼」。

资产配置方面

本来是计划24年大副加仓中国资产的,钱都准备好了,都嘚瑟到跑到各个群说兄弟们再坚持一下我来救你们了,然后就发生了年末「二向箔」事件,得。

我虽然一直用「全球投资者」来要求自己,但实际上和境外投资者确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今年的境外投资者基本特征是「离开并永不回头」,结果看都是赢家,而我虽然每次都说「绝不再相信」,但实际上每次都会「要不最后再信你一次?」

归根结底,我虽然不信中国XX,但相信中国人民啊。

所以,目前72%的仓位是中国资产,计划是调整到50-55%。其实是有点心虚的,因为从价值角度,此刻当然是中国有吸引力;但从铁拳、流动性、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又觉得没看到啥希望。但还是决定照这个目标去走。

这部分,整体而言,目前的推测是:中概可能带来惊喜,美概用于保底。

个股方面

2022和2023,重点关注股票都是拼多多,其次的话,2022有富途、阅文,2023有腾讯、苹果、美团。

展望2024的话,一个感觉是2023年,股市整体有「回归」迹象,也就是清除泡沫,给公司「更」实际的价格,所以坦率说,有些纠结,不像22和23明显感觉拼多多被低估。

如果说关注,还是会关注拼多多,但不会说直接说要加仓,如果有大幅回调而且我判断趋势不变的话,自然是要加。此外,计划重新关注下小米,当然也要关注美团会不会走出泥潭。

此外,相对比较看好老中概的估值再回归,主要是腾讯和阿里两个,这俩这几年实惨一直被各种针对,特别是阿里,感觉像个受气小媳妇了已经(例如刚刚京东10亿的事情,已经有人在讨论阿里要去哪上诉,我明确觉得阿里会直接认了,反正只要挨打我就立正——我最近买入阿里是不是因为对它有点同情呀?我虽然以前很讨厌很讨厌它,但它都这么惨了。。。要警惕!),对阿里的话,我的感觉是抱有浪子回归的期待,对于目前「说出来」的部分我是认同的,但能不能「做出来」还得看。

再回归的话,我主要是觉得有三点:一是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增长,大约10%,属于基本盘;二是股东回报,包含清退、变现非核心资产、回购、分钱,这个趋势在腾讯和阿里很明显,希望更大力度一些;三是新增长引擎,期待但平常心,就是有更好没有也行,于腾讯目前是视频号、海外游戏(暂时比较失望),于阿里目前是海外(总觉得还没和Temu短兵相接,打起来也够呛)、闲鱼&1688(有价值但不知道会怎么商业化)。关于云,两家都不期待(云业务的阻力感觉不是他们能解决的);关于AI,两家都平常心但关注。

其实更重要的是发现下一个拼多多,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也是平常心吧。

还有一点是,上面提的都是中概,23年就计划关注一下境外的公司,但因为确实不懂,主要是买了SPY,实际对个股只涉及了苹果和微软,24年作为一个目标,还是得继续关注全球的标的,起码对一些公司做到略懂。

最后,目标仍然是:同时跑赢标普500和沪深300。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2023-12-30 05:09 UTC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