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整理、分析上市公司的16年财报,记录几个点。
1、尽快找到同口径数据。第一天的时候感觉挺烦躁的,因为发现上市公司的财报里,口径都不一致,会出现不同的术语,同一个术语不同公司含义也不一样,后来发现每个财报后面都有正式的“财务报告”,这个“财务报告”是经过审计的审计报告,其结构和口径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估计是不专业的审计公司搞的),都会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3张表又分为合并的表以及母公司的表。
但是,不同的股市财报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港股的审计报告结构和大陆不一致。
我就不具体解释结构了。
2、找一个排序标准。因为要摘取许多数据,很容易粗心摘取错误,又不太容易发现,这个时候,如果按照某一个顺序排列就能很容易发现问题,例如把对比的公司按照交易额从大到小排序,那么不管是营业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所得税,都应该是从大到小的,如果有一项差异很大,那就很可能是数据出错了。如果数据没有出错,那么这个数字可能就是关键的信息点,需要思考,为什么这个数字是这个样子?
3、可计算数据最后计算即可。例如没必要把毛利率、单店日均交易额什么的分别抄录下来,因为毛利率=(营业额-营业成本)/营业额;单店日均营业额=营业额/门店数/365。最后一块计算即可。
4、报告很容易获取。雪球等投资类网站,都会第一时间发布企业的财报,直接下载即可,没那么神秘。另外,如果企业还没发财报,一般在财经网站的企业首页,会说明财报发布的时间。例如步步高4月11日发财报,家家悦4月26日发财报。
此外,感觉财报的发布时间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关系很大,之前听到一个梗,说是某公司老板周一一到公司就能看到上周的经营分析报告,像我们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做不到呢。
5、感觉看财报很有意思,之前每次看,都是去找具体的信息,一个如果有100个信息点,可能了解了10个不到;另一个感受是,直到某一个时间,自己的阅历和格局到了,才能感受到财报中某一个信息的重要性,之前都会觉得不重要不在意;后面应该找时间细细的通读和理解一个财报。
6、最后说一下这次整理财报的对企业格局的根本感受,有一个发现是:
C类公司都在做老业态的模式内提效;这类公司基本上都属于活的很艰难的。
B类公司除了提效外,都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这公司还能赚钱但是发展速度明显变慢了;
A类公司除了提效、创新外,还特别重视组织和资本;这类公司是市场宠儿。
但我还不清楚格局和结果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