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秩序、后入者最佳决策、规划和控制

最近在看《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主要的启发是「平等」二字,但之后再说。

书中提到哈耶克提出一个「自发秩序」的概念,举了乡间小路、语言、法律这3个例子,以乡间小路为例,大意是一开始,田野上并没有路,每个通过这里的人,都会走一条自己认为最好的路线。一条路线只要有人走过,别人就更有可能沿用这条路线,当然后来的人也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新路线。过路的人多了,田野上就会浮现出一条反复被人采用的路线,这条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乡间小路。

这个概念让我想起很早之前让我产生疑惑的一个问题。

之前上班开车在五环上,穿梭在车流里,经常会想:五环很长,车很多,在同一个时间点,例如早上,可能整个五环上的所有车道都是车跟着车,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人们不是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地点上到五环?为什么人们不统一在中间车道行驶?

虽然可能挺无聊一个思考,但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解释,后来想通了这个问题,我当时大概有一个概念是「后入者最佳决策」。

大意是,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都有先入者、后入者,最先的人先做他的最佳选择,之后的人依次再做最佳选择,例如1个人先在一环住下来,不论当时他是怎么选择的,对他来说,当时就是他的最佳选择;然后,后面的逐渐填满一环,再后面的后入者再做他的最佳决策。这样,每个人的最佳决策形成一个动态的秩序。

最终车辆填满五环的每条车道也是一样的,最先上五环的人,随便选,后入者,如果车道被前面的挡住了,就换个车道,依次类推。

所以我的观点是:自发秩序是个结果,原因是后入者最佳决策(也可以说是依次决策)。

哈耶克认为,「自发秩序」是最好的秩序,其实是有点市场经济的意思,其原因我觉得也是我说的后入者最佳决策,因为:为什么是最好?原因就是每个后入者都是基于他自己的情况的最佳决策。

但同时,后入者其实也是要受到规划和控制的影响,例如他可以任意选择在哪买房子租房子,但前提是房子先盖出来(可能搁以前确实是自己随便找块地自己盖),所以,在哪里盖房子实质就得要规划好,规划和控制引导后入者的决策,例如北京发展望京,但如果规划不好,那就是灾难,这样的例子很多了,希望千年大计不会成为这样的灾难。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2024-07-23 16:06 UTC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