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深圳杀害日本小学生事件折射的世界局势变迁

本来标题是「谈谈苏州、深圳杀害日本小学生事件」,只是想理一下对具体这个事情的凌乱的想法,结果写着写着就扯远了,变成了梳理对世界局势、不同文明的思潮变迁的凌乱想法。后面这个话题我一直没敢开始,但既然扯到了就说一下,当治疗拖延证。

事件

2024年6月24日,嫌疑人周某某(52岁,外来无业人员)在公交站台持刀伤人,事件造成3人受伤,包括2名日本籍公民和1名中国籍公民,其中中国公民胡友平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苏州市追授她“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2024年9月18日,嫌疑人钟某(男,44岁,汉族,无固定职业)持刀杀死深圳日本人学校一名10岁学生。犯罪嫌疑人2015年因涉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被东莞警方取保候审,2019年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深圳警方行政拘留。

首先我肯定是谴责的

在我所能接触的媒体里,也都是谴责的。

评论里倒是常见「日本人啊,那没事了」之类的;如果有境外IP也谴责凶手,那也不意外的会有「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加麻大」;但都是粉丝不满百的账号,你都能想到他们每天都在看些什么视频。

我的理解是:

双方谴责的都是没有人性,一方是杀害孩子没有人性,一方是为日本人没有人性,所以为日本人辩护也没有人性。

当我们谴责时,我们在谴责什么?

我看到一个自媒体有意无意的说,今年在日本,1个17岁中国籍的留学生被杀害,抓了5个人,但是日本、中国都没有什么报道。虽然该自媒体也说反对,但我觉得他想有意无意的表达,日本人不是更凶残的杀害中国人吗?为什么你们对杀害日本人这么愤慨?

我查了一下该事件,简单说是:中国留学生宋某(日文名齐藤宇川),2月4日说去朋友家玩,5日被发现溺亡,之后有5人被逮捕,其中2个被控伤害,1个是21岁无业日本人,1个人是18岁菲律宾少年;还有3个17岁少年被控监禁(其中1个巴西人)。

可见这并不是,或至少不能被直接认定为基于国籍仇恨的杀人事件。

并不是说,不基于国籍的仇恨就不该谴责,或者说如果不是杀害外国人就不该谴责。

而是,可以提出一个问题:

普通的命案会让你担心演化为几万、几十万的死亡吗?不会。

但是,基于国与国之间的仇恨,可能会引发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死亡。

远的不说,哈马斯对以色列的仇恨所进行恐怖袭击,后果如何?

即使战争离我们稍微远一些,实际发生的,深圳事件后,一些日资公司加速撤离中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这部分我想了下,感觉还是可以想的很明白的,其核心是:个体的仇恨,对应的仇恨目标有限,所以不会演化会群体的恐慌,而群体的目标无限,所以可能会归类到该群体的,都会恐慌。也就是:

显性的仇恨目标群体有多大,灾难就可能有多大。

冷处理不是最差的,但我希望了解凶手的动机

有评论说,不要期待两案凶手会被美化为「民族英雄」,至少政府不会宣扬,大概率会冷处理,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

  1. 明确判决。这个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2. 庭审其动机。这个我确实挺好奇。但想了想,大概也会有个头绪,如果真的听这些人的自白,感觉还是大概率会尴尬的。

仇恨的两面性

大部自媒体(此处特别排除媒体,我觉得是个人和机构的区别)谈及此事的时候,都会批判仇恨教育,觉得是仇恨教育的必然结果。我同意这个假设。

但我的观点是:仇恨教育也未必一定是错的,至少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下未必是错的。

一个问题是:中日之间会有一战吗?我觉得小概率会的,这个小概率我可以把时间限定未来50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中日交战,可能会上战场的是什么人?

反日当然不是现在才有,包含很久前的砸日本车,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有评论会说「如果打起来了,这些人敢上战场吗?」,我觉得,这些人未必一定敢上,但我,肯定不敢。我觉得大部分自媒体也是指望不上的。

当然,就我个体来说,如果爆发战争,我可能会更担心国人,而不是担心日本人,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但,从整个中国的立场,当然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站起来抵抗的。

不能期望恰到好处的仇恨

问题在于,我们很难期望仇恨是恰到好处的,该爆发的时候爆发,该克制的时候克制。我们很难要求「所有人」对日本的仇恨都恰好控制在:需要的时候你可义无反顾的走上战场,但平常你不能砸车、你不能砍人;当然,法律是一条底线。

在两个事件中,我是后来才发现一个共性:「无业」。当然,原则上,只有两个人不该认定为「共性」的,只能说是一个暂时的假设。而且,当今社会,无业只能说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能因为一个人无业就给贴上负面标签。

但是,无业又杀人,那假设他们失业很大因素是自己的愚蠢不为过吧?我不敢确定也无法理解(所以前面会好奇动机),但也假设他们是把自己的不幸归罪到外国特别是日本,那是不是更进一步的愚蠢?

对这种蠢货,能要求他准确的找到该对他的不幸负责的人(大概率是他自己)吗?

有些话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我假设啊,假设。

我们不能期望恰到好处的仇恨,所以没有办法提前控制,比如我们没有办法把仇恨控制到不杀日本人,但我觉得,杀日本人是一个锚点,连续发生两个这样的事情,意味着失控了(假设),是需要收一收 ,当然,也许有些人觉得恰到好处。

知识越多越反动?

在支持凶手的人眼里,谴责凶手的大抵可以归类到「反贼」,可能他们现在也喜欢用成语「倒反天罡」。

如前所说,但凡能用超过100个字来评价这个事情的,基本都是谴责凶手的。能写超过100个字的,大概率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大概率是有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相对于信息茧房),大概率是独立思考能力更强的,也,大概率是财富水平比较高的。

他们看到的多,想的多,就不会那么沉迷于一元价值观,不会只用一个词来给人戴帽子;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不会那么期望砸掉一切。所以,如果不一元价值就是反动,那确实可能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突然理解为什么要反「臭老九」。

煽动仇恨是全球趋势,不是中国特色

当然,我不是反对和平,我是觉得,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世界会持续和平下去。

自媒体一直在自我反思,说是我们煽动仇恨,但实事求是地说,境外对我们的仇恨恐怕也不遑多让。

实际上,仇恨我觉得已经是全球趋势了,不然,俄乌、以哈、刚刚地黎巴嫩BP机事件是凭空发生的?

推特上的极端主义者一定要比微博上多。

互不信、不和解

实际上,我认为整个世界的思潮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不可逆(20年内?)的转向。这种转向,确实可能是低学历网民群体掌握话语权导致或者至少加速的。

这种转向,我目前的观察可以归纳为两个「不」。

互不信:国家和国家互相不信任,由合作伙伴转变为假想敌,一切责任都在美方(这句不是开玩笑,一切可能夸张,但美国确实不是什么好鸟)。

不和解:我之前看中美电影,一个发现是热门影片高分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和解。与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与敌人和解。。。有一个梗是央视的小品不论怎样的冲突,最后都是「包饺子」。但现在呢,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影视作品的和解其实越来越少了,我不和解!和解的本质是互相理解,我们现在不需要互相理解的,外国人都是坏的,男人的都是坏的,资本、老板都是坏的。

不是地图炮,让我意外的广东IP

可能样本很小,我看了几个相关微博的评论,发现不少支持凶手的言论来自于广东的IP,这个是让我有所意外的,因为我会下意识以为仇日最严重的地方会是经济落后的区域。除了广东外,感觉江苏IP也很多,相比而言,因为「南京」,我会对江苏的仇日更理解一些。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前面说了两次的,凶手都是底层、都是无业,愚蠢+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可能是行凶的重要因素。而广东按理来说,比例应该更少一些。

经济学家可以轻飘飘的说比较优势,对于劳动者来说就是沉甸甸的:失业

但我又想,一个可能的因素是:仇恨不是来自于没有,而是来自于失去;仇恨不是来自于我没有,而是别人有。在广东、江苏,可能确实更容易面对这样的情况,失去工作,看到别人的豪宅豪车。。。

同样,美国人对中国的仇视来自于哪里?至少我看的普遍的解释是:铁修地带事业的工人认为中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1817年提出的,在劳动力市场,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就是比较优势,所以企业把生产转到中国,但李嘉图可以轻飘飘说比较优势,资本家可以按他说的做,对于具体的劳动来说,可能就是沉甸甸地失业。

当然,我也算资本家,我不是说资本家不该追求降低成本,对资本家来说,不降低成本是不道德,但在整个实际、社会来说,这就确实会成为一个问题。

世界会更好吗?不会。本质是经济周期

在我写此文过程中,深圳被杀害日本人的爸爸,传出来一封信,大意是仍然会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我当然是倾佩这样的人,我也希望中日能永远和好下去。我不信。

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爆发反日游行,一位青年用U形锁砸坏日系车,一个生肖周期过去,砸车终于升级到杀人(当然,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还是不同的)。

我觉得世界不会更好有两个因素:

  1. 经济的信心变差。一个基本的假设,如果两个凶手不是失业,会不会两个事情不会发生?进一步,如果更多的失业呢?会带动两国关系如何演变?
  2. 国际关系变差。由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到他老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小国之间已经升级到热战,大国之间还停留在经济的竞争,我们应该期望大国永远保持克制吗?

生产力不会倒退,但生产关系会

虽然经济形势不好,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可能一切具体的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包含我们中国,吃饱是没问题的。

人们说,历史总是再重复,但科技不会倒退,科技不会说你发明里芯片,明年突然不会了,科技只会进步。

本质上讲,科技不会倒退,生产力自然也不会倒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嘛,中国生产力高就是生产力高。

但生产关系会倒退,制造业回归美国,生产一部手机的成本降低了?没有,反而大大的太高了,但,美国愿意接受这样的生产关系。

因为科技和生产力是冷冰冰的,是理性的;而生产关系是文科的,是感性的,是要考虑自由和平等的平衡的。

我之前提到过,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说民主,也以为自己要的是民主,其实我们真正要的是自由。我也经常会把民主和自由放在一起比较。但,后来,特别是看了《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我发现我虽然一直知道「平等」这个词,但对他的重视程度太弱了。西方世界的主题其实不是民主和自由,而是自由和平等。

但我觉得我对平等思考还是很浅的,已经很发散了,就不再继续发散了。

没有办法,只有选择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这本书,很多人推崇,但我实在是看不进去,我大概理解的内容是:历史决定论是不对的,历史其实是被很多偶然因素影响的,例如希特勒。

在未来,真正影响世界如何走的,还是那些最能有影响力的人,在可视范围内,目前,我持悲观态度。

我们作为个体,没有办法,只有选择。

我们只能自己去思考历史向哪里去,观察已经走到哪里了,然后想自己该怎么办?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还是很迟钝的,但有一点是,至少在可视的时间内,我不会考虑移民去日本。原因就是我害怕,今天日本人在中国的遭遇,就是未来中国人在日本的遭遇(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在先,如果要说因果,现在的事件确实也可以关联到中日战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只是具体到现在的事情,确实是杀害日本学生是我们先的,不排除对面也有但我不知道)。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2024-09-20 14:22 UTC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