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读书笔记(附时间线)

之前许晓辉在公众号推荐了几本书,照着买了几本,其中有一本《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想着对二战了解少,就优先看了这本,大概了解到这么一些点:

一、晓辉推崇此书,着重说“战争史应该地图画全面、场景照片选清楚”,我也非常认同,这让我想起我在台湾买的书,都是结构和图文化做得很好的(很多是翻译自日本),这方面国内确实做得不好,这也屡次让我想做个出版社。但就此书来说,我觉得还是做得不够,特别是色块来代表各方时,可能是彩色转变成黑灰,导致很难清晰分辨。这条是关于书。
另外,这本书有些过于追求戏剧性和冲突,例如强调了很多玄学(例如希特勒说谁会死罗斯福就死了,例如隆美尔被空袭受伤的地方名字叫蒙哥马利),对一般的读者来说可能感觉有意思,但对我来说,会导致我怀疑整体的真实性。

二、他日因今日果。1919年,一战结束,凡尔赛会议签约。作为战败国,德国被严厉制裁;意大利因为战斗力太渣,在一战没什么贡献,所以英法答应给意大利的又反悔了,导致意大利很不满。以上的结果是19年希特勒加入只有7人的德国工人党,墨索里尼21年成立法西斯党。1922年,《九国公约》限制了日本在中国的权力,之后美国屯兵珍珠港,让日本很不满。之后,1929年经济大萧条,让这种不满情绪爆发。

三、影响胜败的核心因素是实力、时空、战略、战术,战略和战术是有效使用前二者来实现赢的目的。

四、实力分为武器装备、人、科技。

装备一是质量,例如虎式坦克、V-1导演、原子弹自不必说,这本身也是科技的范畴;二是数量,苏联爆坦克、美国爆军舰能力无可匹敌;三也包含其他装备,例如德军在苏联战场缺乏冬装冻死的比打死的还多。
人的部分,包含统帅、战斗人员及其战斗力等;人这部分给我感触最大的是人的复杂性,回想起这部分,印象最深的是隆美尔总是因为回家度假而贻误战机,例如诺曼底登陆那天他在家给老婆过生日。。关于战斗减员,我一直以为中国是二战最惨的,实际上苏联二战死亡人数约2680万人(军队890万),远多于中国的1800万人(军队148万,中国是平民死亡比例最高的),之后是德国的800万和日本的300万(士兵190万,平民约100万主要死于原子弹,二战前日本有7000万人)。再之后是英国40万,美国38万,意大利20万。论战斗力,最渣的显然是意大利,我觉得让希特勒选最讨厌的人,他应该会选“意大利人”。
关于科技,印象比较深的是三个:其一是德国打不过英吉利海峡,一个关键点是英国发明了雷达,导致德国在英国上空的战机完全藏不住;其二是美日的战争,日本的密电早就被美国破解了而日本一直不知道(这里有个例子是日本电报里有个AF,美国不知道,就故意发消息说中途岛缺水,而日本就发电报AF缺水,这导致美国清晰判断日本要打中途岛);其三是的德军发明了虎式坦克、V-1导弹,但在战争后期,起到的作用没那么大了,而美国发明了原子弹(德国也在研究),二战就结束了。

五、时空的重要性比想象的更大。时空具体分为时间、位置、天气,都非常重要。
1、什么时间怎么选择影响非常大,印象比较深的是德国打英国(包含敦刻尔克给了盟军48小时的时间准备撤退,本来是有机会全歼盟军)、打苏联(进攻莫斯科拖了很久了给了苏联准备时间)都是犹豫了多次,导致失去战机。日本过早偷袭珍珠港,相当于同时把苏联解救出来(苏联把防御日本的20个西伯利亚师拉到了西线打败德国),把美国拉进战场。
2、位置包含的因素很多,最典型的是英国的海峡,苏联的纵深;关于位置最关键的一点是,二战几乎所有不可能突破的堡垒(新加坡),防线(马奇诺),都是从侧面或者后面绕过去的,这也说明了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位置影响的是进攻和撤退路线,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作战地图那些箭头,可以说这次深刻理解了,这个里面最深刻的是在北非战场,德意直接通过地中海运输物资,费时3天,而英美要通过好望角,绕非洲一圈运送物资,费时1个月,这就是因为得意控制了地中海两岸,当然,虽然地中海近,但是空军对战很激烈,导致盟军的运输能力反而更强。
3、天气,前面说人性很复杂,跟战争相关的因素里面,天气也很复杂,但天气可预测性高一些。印象比较深的是很多局部战场的决定性因素都包含天气,在苏联战场,11月之后的寒冷天气会变成德国的噩梦;诺曼底登陆时,德意在诺曼底没有气象站,所以不知道盟军登陆那天天气会放晴,这是最关键的两个。而在很多局部战场,突然的大雨导致坦克不能前进,突然的云卷云舒导致飞机视野不同,都会影响战争的胜负。

六、关于战略&战术,是什么时间在哪打谁,以及怎么打。
1、德国的战略
其一是和意、日结盟,但最终被俩猪队友坑惨了,意大利是100%的猪队友,战斗力渣(见谁被谁灭,迎风而降——法国也差不离)、爱惹事(攻击阿尔及利亚又打不过还牵连了德国)、占便宜(打仗不行,抢功也不行,看德国打败了法国赶紧去占地,结果只占了几百米土地),墙头草(英美一登录就投降),简直是一无是处!日军战斗力很强,但主要的错就是偷袭珍珠港(但日本也有理由,因为必须掌控太平洋建立补给线,以及去菲律宾<记不太清>抢石油)。
其二是在早期,希特勒敏锐发现英法怕打仗,一兵不发拿下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但是,之后的进攻,节奏大都有问题,一是被动居多,比如打挪威是担心盟军登录及铁矿被控制,打苏联是担心石油被控制;二是被猪队友牵连过早加入战场,例如渣渣意大利没那本事还到处惹事,又是打希腊,又是打非洲,导致德国不得不分兵去收拾烂摊子。三是总犹豫贻误战机(通常是将领对,而希特勒一意孤行——我也表示怀疑)。
2、英国的战略
其一是绝不投降非常重要,这一点感觉多少也有张伯伦(鸽)换为丘吉尔(鹰)的影响;
其二是主动想办法扩大战场,转移德军的注意力,分散德军兵力(被分到苏联、北非、欧洲战场)。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不敢确定是不是英国的战略,如果是就很牛逼了。
其三是拉美国下水。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梗是忘了哪个国家的前老大临死前的建议是如果必选选边站,就选英国在的一边,因为英国从来没有站错队。。。——核心竞争力啊。

以下为时间线:

  • 1919(JC:一战结束但为二战埋下伏笔,恨和贪婪成为之后世界的主题)
    • 6.28,凡尔赛会议签约。对德国作出严厉制裁,意大利因为败多胜少(祖传的)被英法欺负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
    • 秋初,希特勒加入只有7人的德国工人党,
  • 1920
    • 4.1,工人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Nazi,音译为纳粹)。
  • 1921
    • 11.9,墨索里尼成立法西斯党。
  • 1922
    • 《九国公约》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权力,美国把海军主力放到了珍珠港(夏威夷),引起日本不满。
    • 10月,3万黑衫军向罗马进军,31日,国王和国会授权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并实行独裁。
  • 1923
    • 1月,法国以德国未缴纳战争赔款为理由占领德国的鲁尔区。
    • 11月,希特勒在拜仁发动“啤酒馆暴动”,但在将要掌握局势的时候,希特勒跑去处理一起斗殴事件让鲁登道夫处理人质,结果后者把人质放跑了。暴动失败,希特勒被捕判刑5年(1年后出狱),在监狱内写了《我的奋斗》。
  • 1927
    • 田中奏折,满蒙-中国-世界。
  • 1929,经济大萧条
    • 4.21,美元兑马克1:400,德国600万人失业。
  • 1931(JC:日本开始侵略)
    • 9.18,918事变。
  • 1932
    • 3.9,日本扶持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
  • 1933
    • 1.30,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书中未提,但之后德国在他带领发展很好,到36年,失业由600万降低到100万)。
    • 10月,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 1934(JC:德意开始试探)
    • 7.25,奥地利总理被刺杀,德国陈兵边境,英法没有反应,但意大利派了4个师,德国退军。
    • 8.2,德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宣布总统和总理二职合一为“元首”,并兼任最高统帅。
  • 1935
    • 3.16,德国颁布普遍兵役令。
    • 10.3,意大利入侵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宣布执行制裁但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怕意大利站到德国一边。
  • 1936
    • 3.2,德国3个营进入莱茵地区,正式撕毁《凡尔赛和约》——德军接到的命令是如果如果法军抵抗就边打边退,但法国未抵抗(一个原因是英国拒绝法国要求英国支持法国才去军事对抗的要求)。
      • 体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一个原因是法国在一战死136万人伤427万人,所以他们希望牺牲别人保护自己。
    • 5.2,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国际联盟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
    • 7.16,弗朗哥在西属摩洛哥发起西班牙内战,并向希特勒求助。英法等27国宣称“不干涉”,但德、意支持叛军,并因此德意走到一起。
    • 10.25,德意签署协议,成立轴心国组织。
    • 11.25,德国与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 12.12,西安事变。
  • 1937
    • 7.7,卢沟桥77事变。
    • 8.13,日军进攻上海。
    • 11.12,上海陷落。
    • 12.13,南京失守,长达6周的南京大屠杀开始。
  • 1938
    • 2.2,希特勒召见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要求后者取消独立。
    • 3.12,德国入侵奥地利,英法无动无衷(英国口头抗议),德国对捷克斯洛达克形成3面包围。
    • 9.11,在希特勒授意下,捷克斯洛伐克台德地区的纳粹党人以要求自治名义发起叛乱。
    • 9.29,四国会议,捷克割让苏台德及南部与匈牙利接壤区域(之前傻逼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决定满足希特勒占领苏台德地区的要求)。希特勒彻底看穿了英法不敢重启战争的弱点,他答应不会再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但根本没打算履行。
    • 10.7,在希特勒策划下,斯洛伐克(属于捷克)成立“自治政府”。
  • 1939(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 3.15,德军开入布拉格,获得欧洲第二的兵工厂:斯科达兵工厂。
    • 3.23,德国占领波罗的海港口梅梅尔(属于立陶宛)。
    • 3.31,张伯伦承诺帮助波兰抵御德国。
    • 8.23,德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避免德国双面作战。
    • 8.28,德国撕毁与波兰的互不侵犯条约。
    • 9.1,德国开始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 9.3,英法对德宣战。
    • 9.17,苏联进攻波兰,来捡便宜。
    • 10.5,波兰向德苏投降,历史上第4次被瓜分。
    • 11.30,苏联进攻芬兰(之前要求芬兰换土地,拿苏联的破地换芬兰的战略要地,被拒绝)(芬兰初期抵御了苏联的进攻<37年斯大林大清洗的恶果>,但最终还是实力不足)。
    • 12.14,国际联盟开除苏联以表示对芬兰的支持,但没卵用。
  • 1940
    • 3.13,芬兰被批同苏联签署停战协议,答应了苏联的要求,并有所追加,最终失去11%领土(虽然苏联赢了,但世界上因此战认为苏联是个弱鸡)。
    • 4.9,德国入侵挪威(原因一是盟军计划从挪威登录,二是德国半数以上铁矿石来自于挪威;此战英法正式参战,波兰也参战<JC:不是投降了吗>)。
    • 5.10,张伯伦下台(同年11.9逝世),丘吉尔上台。
    • 5.10,德军开启西线攻势,闪电战(空降兵)进攻比利时、荷兰把英法主力调离,之后坦克穿过阿登森林(被认为无法穿过)从色当入侵法国。
    • 5.24,盟军被挤压到敦刻尔克。之后5.26-6.4,33.82万盟军撤退到英国。
    • 5.28,比利时宣布投降。
    • 6.10,意大利看法国马上要被占领,就正式宣战,但10天之后才发动进攻,且32个师面对法国的5个师毫无功劳。
    • 6.17,苏联强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
    • 6.22,法国宣布投降(宣称巴黎为不抵抗城市避免被毁灭)。
    • 6.23,苏联对罗马尼亚提出领土要求——同上面的17事件一起,惹怒了希特勒,特别是罗马尼亚是德国唯一的石油来源。
    • 7.10,德国开始轰炸英国,但英国借助雷达抵御了攻击,但英国飞机数远不如德国所以还是挨打,但后期英国引诱德国轰炸伦敦给了英国休整时间。到10月31日,不列颠空战结束。
    • 9.13,意大利入侵埃及。
    • 10.28(约),意大利入侵希腊,但被打得落花流水,之后让德国来帮忙。
  • 1941(12月的6、7、8日)
    • 2.12,隆美尔加入北非战场。
    • 3.11,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可以向同盟国租借武器。
    • 4.4,盟军占领埃塞尔比亚首都,5.5,复国。北非战争,英军损失2000人,抓获意大利俘虏13万人(渣渣啊渣渣)。
    • 4.23,希腊宣布投降,要求是不准有意大利人在场,因为不愿意向没打败他们的人投降(渣渣啊渣渣)。
    • 德国入侵苏联
      • 6.22,3时15分,德军分3线入侵苏联。
      • 9月1日,德军北路开始炮轰列宁格勒。围城800多天,100万人死亡。
      • 11月7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发表演说和红场阅兵。
      • 11月15日,开始直接进攻莫斯科
      • 12月6日,苏联开始反攻,从东线调出来20个西伯利亚师(本来是防御日本的)。
    • 日本
    • 12.7,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苏联从东线调出50个师,并打赢了德国)
      • 北上南下之争
        • 为何不北上:一是陆军70%深陷中国战场,二是想等德军打下来苏联坐收渔翁之利。
        • 为何要南下:想要东南亚,但遭受美国经济上制裁,想先下手为强。
      • 所以根本是膨胀并把战线拉太长
      • 12.8,美国对日本宣战。
    • 12.8,日军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以及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登陆。
      • 10日,击沉英国的两艘战舰。
  • 1942
    • 2.8,日本渡过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
    • 5.8,德军在苏联开始第二轮攻击“蓝色行动”。
    • 5.28,隆美尔在北非战场重新开始进攻。
    • 6.4,中途岛海战
      • 美军破译了密电。(伪造信息说中途岛缺水,然后日本发报说AF缺水)
      • 日本分兵3路,美国集中防守中途岛
    • 8月,蒙哥马利担任北非英军统帅
    • 8.7,美国进攻瓜达卡纳尔岛。
    • 10.23,英军开始向轴心国进攻
    • 11.2,隆美尔下令撤退。
  • 1943
    • 1.31,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 2.9,日本从瓜岛撤退。
    • 4.18,美国破获日本密码,击落山本的飞机。
    • 7.5,库尔茨克,德国磨磨唧唧,苏联打响第一枪。
    • 7.10,西西里岛登陆(漂浮上校带的假文件的梗来自于这里)
    • 9.18,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
  • 1944
    • 5.18,盟军突破古斯塔夫防线
    • 6.5,美国进入罗马
    • 6.6,诺曼底登陆
    • 6.11,美国进攻塞班岛
    • 6.12,德国向伦敦发射V-1飞弹。
  • 1945
    • 1.13,苏联集结300万军队向75万德军发起进攻。
    • 4.1,美军登陆冲绳。
    • 4.12,(玄学)戈培尔给希特勒读《腓特烈大帝传》,里面说腓特烈在2月12日(最难的时候)说如果运气不好就自杀,结果当天俄女皇死了,希特勒就说这次哪位会死,结果,当天罗斯福去世,但杜鲁门决定继承罗斯福的政策。
    • 4.16,朱可夫下令对柏林发起总攻。
    • 4.25,联合国成立。
    • 4.26,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抓获,2天后射杀。
    • 4.30,希特勒自杀,苏联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圆顶。
    • 5.7,德国签署投降协议。
    • 7.17,美国发明原子弹(之前制定了45年11月和46年3月登陆日本的计划,预计美军要死亡100万人)。
    • 8.6,广岛原子弹,14万人死亡。
    • 8.9,苏联向日本宣战,同日,长崎原子弹(本来要去炸小仓兵工厂但看不见下面),7万人死亡。——和前面100万人死于原子弹不匹配。
    • 8.15,天皇宣布投降。
    • 9.2,(玄学)日本在密苏里号签署战败协议,中国代表是徐永昌,签完字正好9时18分。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2020-04-25 08:39 UTC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